健康养生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健康养生

面色差?疏通脾胃是关键!早通早受益

发稿时间:2025.04.25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131

  如果说人体是一个巨大的工厂,脾胃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交通枢纽。脾胃“堵塞”,营养无法输送到全身,气血无以化生,五脏六腑的功能也会受到抑制!



  如果你有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心慌气短、头身困重、食欲不振、腹胀腹痛、便秘或腹泻等症状,就要小心脾胃“受阻”!


  那么,我们该如何打通“堵塞”的脾胃?


  脾胃经在哪?


  脾经:从足部上行至腹部,起始于大趾内侧,沿脚内侧、内踝向上,经小腿和大腿内侧前部进入腹部,连接脾胃两脏,随后向上穿过膈肌,经胸部,沿喉咙两侧至舌根附近,散布于舌下。



  胃经:从头面部下行至足部,起于眼睛下方,经脸颊、下颌角后分两支。一支向上至额头;另一支向下经喉咙、锁骨,进入胸腔,穿过膈肌连接脾胃,再向下经腹部,沿腿前外侧至脚背,止于第二脚趾外侧,部分分支延伸至中趾和大脚趾附近。



  脾经与胃经在腹部和足部交汇,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消化和营养吸收功能。


脾胃经堵塞的表现


  观察舌象:晨起洗漱时,若发现舌边齿痕明显,舌苔白厚或黄腻,往往提示脾胃运化失调。


  身体状态:平素感到疲倦乏力、食欲不振,饭后易昏沉,这是气机失调的典型表现。


  身体浮肿:晨起出现眼皮浮肿、小腿按压有凹陷、下肢沉重怕冷等症状,表明经络堵塞,身体发出警示。


  疏通脾胃经的方法


  一般来说,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焦虑抑郁情绪反复,都会导致脾胃经堵塞,想要疏通脾胃经,从以下几个方法入手最见效——


穴位按摩


  足三里穴:“肚腹三里留”,每天按压足三里穴三分钟,能有效调节脾胃功能。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将四指并拢,食指上端对准膝盖外下凹陷处,小指第二指关节处即是本穴。



  中脘穴:掌心顺时针揉按肚脐与胸骨下端之间的中脘穴五分钟,健脾助运。

  三阴交穴:睡前用艾灸罐温灸内踝上四指的三阴交穴,可以“冲刷”体内淤积的寒湿。

适度运动


  八段锦之调理脾胃须单举: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一手翻掌上托,一手下按,维持 3 个呼吸后换边,通过拉伸刺激脾胃经,促进脾胃气机运行。



  瑜伽坐立前屈式:双腿伸直并拢,吸气时挺直腰背,呼气时身体前屈,双手抓住双脚或小腿,尽量将额头靠近膝盖,可舒展脾胃经脉,促进气血流通。



食疗调养


  晨起——黄金米糊:以小米、南瓜、山药熬制米糊,晨起食用,可滋养脾胃。


  周末——五行健脾汤:由莲子、芡实、茯苓、陈皮与排骨炖煮而成,具有健脾益胃、利水渗湿、养心安神之效。


  空调房——姜枣茶:将生姜、红枣、红糖煮水饮用,生姜可驱散寒湿,红枣与红糖能补益气血,适合在空调环境中饮用,助力脾胃运化。


  脾胃养护是一个长期过程,需将中医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如晨起观舌自检、饮食搭配药膳、工间适当运动、闲暇按摩穴位等。坚持通补兼施,才能使脾胃经络通畅,收获健康体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