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健康养生

大暑节气丨长夏已至,热蒸雨煮!做好“三宜”、“三忌”、“三不过”健康入秋

发稿时间:2024.07.22 来源:四川中医药 点击:104



炎炎大暑至
 
  暑月,六月朔,大暑是也。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兼具暑、湿、热的气候特点。
 
大暑·习俗
 
01喝伏茶



 
      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02烧伏香



  伏香接近于中医的灸,在伏天里用药香熏烤特定的穴位,可以治疗多种顽固的疾病。

03晒伏姜

  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大暑·三宜
 
01宜清热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易使人心气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更难以抵御酷暑,引发苦夏、中暑等问题。
 

  因此,清热防暑刻不容缓。除了要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多喝水外,还应格外注重饮食调理。
 

02宜食粥




  明代医家李时珍提出“粥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意思是说喝粥能健脾益气、生发胃津以补虚损。
 

  大暑适宜喝荷叶绿豆粥、薏米百合粥、菊花粥,不仅兴气生津还可清热消暑。

03宜茶疗



 

     不方便喝粥的人们,尤其是不宜喝粥的糖尿病人群,可以选择茶饮养生法。
 

  推荐金莲菊花茶:金莲花4克,菊花2克,甘草4克。将材料分别用清水快速冲净沥干,加3碗水熬煮,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约3分钟。日常饮用具有清火、明目、生津的功效,但脾胃虚弱或体寒者忌用。
 

大暑·三忌
 

01忌湿气
 

  在大暑节气,人体脾胃机能较弱,易出现湿热内蕴的情况,如乏力身重、汗多而黏、口气臭浊、食欲下降、腹胀便溏、尿黄等症状。

  建议避免进食生冷之物,并适当进食冬瓜、豆芽、赤小豆、薏苡仁等利水除湿的食物。

 

02忌油腻


  大暑期间饮食应以清淡、有营养为原则。忌食辛辣油腻之物,如辣椒、羊肉、牛肉等。
 

  适宜的膳食有清拌茄子、炝拌什锦菜等,水果以西瓜为好,有清热祛暑、利尿消肿的功效。

03忌烦懣


  大暑节气温高、湿气大,多出现闷热“桑拿天”。中医认为湿为阴邪,会阻遏气机。胸中气机不展,就容易心生烦躁等不良情绪。
 

  可以通过静坐、浇花、读书、听音乐等活动来缓解烦懑心情。
 

大暑·三不过
 

01不可过汗
 

  主动出汗能加快人体的体液循环和代谢过程。但是泄汗太过容易导致气津耗伤,所以要避免剧烈运动,特别需避免高温或烈日下运动,并及时补充水分,劳逸结合,及时调节体温状态,避免汗出过多。

02不可过凉

  酷热夏季易导致中暑,故大暑时节应注意降温,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或温度较高的环境中活动、停留,同时要注意保护体内阳气,不要过于贪凉,不要久居空调房,避免夜卧吹穿堂风。

03不可过补

  夏季适合补阳气,养心气,此时也是冬病夏治最好的时机。但夏季多暑多湿,是一年之中人体消化最弱的季节,所以在饮食进补上要加以控制,应以清淡为主,不宜过饱,更不能盲目服用补品。
 

大暑·穴位养生
 

01清热解暑

 推荐穴位:曲池穴




  位置: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功效:曲池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具有清热解毒、调和气血、通经活络的作用。在大暑时节点按或艾灸此穴,有助于疏散体内热邪,缓解因暑热引起的不适。


02健脾祛湿

  推荐穴位:阴陵泉穴



  位置: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功效:阴陵泉穴是足太阴脾经的合穴,具有健脾和胃、利水渗湿的功效。点按或艾灸或者贴三伏贴此穴,可帮助身体排出多余湿气,改善因湿热引起的各种不适。

03安神助眠


  推荐穴位:神门穴


 

  位置: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功效:神门穴是心经的输穴、原穴,具有宁心除烦、安神定志的作用。艾灸此穴,有助于缓解因暑热引起的心烦意乱、失眠多梦等症状。
 

  医学指导:省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  杨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