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健康养生

健康|今日小雪,天地闭藏阴气盛,养生应注意这些要点~

发稿时间:2023.11.22 来源:养生中国 点击:488
小雪是入冬后的第二个节气,此时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已逐渐下降到0℃以下,我国从北到南逐渐呈现出初冬的景象。小雪节气,天气上升,地气下降,天地闭藏,转入寒冷的冬天,此时人体正处于阴盛阳衰的阶段,养生需注意顾护阳气。
 
 
小雪起居·早睡晚起
 
冬季阳气潜藏、阴气盛极,万物活动趋向休止,日常起居应该注重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保证睡眠时长以固护阳气,以待来年春日生发。
 
冬日最好的起床时间就是太阳出来后,当位于地面的寒气被驱散之时,可以防止寒邪伤阳气。
 
在冬日里负日而行,能起到壮人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
 
小雪着装·勤脱勤着
 
“若要安逸,勤脱勤着”,小雪节气要做到衣服酌情增减、随增随减,在温暖的室内不要捂得太严,以温暖不出汗为好,到温度较低的地方要及时添加衣服,避免一冷一热。
 
重点护住这4处——
 
 
防脚寒:睡觉前泡个脚,可使下肢血管扩张、头部相应缺血,能够帮助睡眠。
 
 
防头冷:头部是所有阳经汇聚的地方,最不能受风寒,所以一定要戴帽子。
 
 
护胸背:前胸和后背是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之所在,此处受寒,容易诱发冠心病。
 
 
护腰腹: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因此,冬日养生,要护好肾脏所在的腰腹。
 
 
小雪饮食·不忘去火
 
小雪时节是秋冬交替的前沿,我国民间素有“冬季进补,开春打虎”的俗语,说明了冬季进补的重要意义。
 
对于素体虚寒、阳气不足者,在小雪节气可适当进食羊肉、桂圆、大枣等温性食物,也可以吃一些补肾的食物,如腰果、芡实、山药、栗子、白果、核桃等。
 
但如今随着暖气、空调等取暖设施的广泛运用,燥热的室内环境更容易让人出现体内积热,再加上过食补品,也会加重内热,使人出现面部痤疮、口腔溃疡、烦躁、便秘等症状。
 
此时,不妨停食补品,适当吃些清淡的蔬菜汤,以滋补津液,如白菜豆腐汤、菠菜豆腐汤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另外,小雪节气可多吃蔬菜水果,如大白菜、萝卜、香蕉、梨、苹果等,还可以采用食疗方法,如每天煮梨水、萝卜水,以防止天气干燥所致的口干、咽干。
 
小雪运动·和缓持续
 
民谚有云:“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
 
小雪节气时,坚持进行适度的户外运动不可少。
 
虽然外界环境较为寒冷,但人体受到适当的寒冷刺激,可使心脏跳动加快,呼吸加深,新陈代谢加强,产生的热量增加,恰恰应和了中医“动则生阳”的说法。
 
大家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步行、慢跑、气功、健身操、羽毛球等较为缓和的运动项目。
 
需要注意的是:冬季运动应选在每天9点以后,避开大风、大雾、雾霾天气,运动前做好充分的热身运动。
 
小雪情志·注重调养
 
小雪时节天气阴冷,光照较少,草木凋零,冷风萧瑟。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人的情绪易处于低落状态,容易引发或加重抑郁、焦虑等情志类疾病,故此时应注重精神调养。
 
改变低落情绪的好方法——
 
可以多晒太阳,晒太阳可以振发体内的阳气,起到温通经脉的作用;
 
可以多听音乐,特别是轻音乐,能够缓解人的紧张情绪和情绪波动;
 
可以多参与社交娱乐活动,与朋友多沟通交流。
 
此外,还可以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达到调节气息、畅达经络、疏通气血的作用,避免紧张、易怒、抑郁等情绪发生。
 
小雪保健·防病养生
 
冬季气候干燥, 很多人都会出现口干舌燥、脱皮、便秘等症状。
 
中医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人体内火所致。
 
正确认识冬天里的“内火”,找出原因对应调理,可有助降“火”。
 
有的人感觉自己上火了,就想靠少穿衣服的方法来去火,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上火需要在体内疏散,如果靠外面的寒气来去火,不但达不到目的,反而容易形成“寒包火”。
 
“寒包火”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是以感冒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急性的,可能出现发热怕冷、咽喉肿痛等症状;
 
还有一种是以慢性的形式表现出来,即身体老感觉怕冷、手脚凉,同时又经常口舌生疮、口干口苦、脸上起痘等。
 
对于这类问题,日常生活中推荐萝卜配生姜煮食,生姜去外寒,萝卜清里热,搭配服用可缓解症状。
 
严重者需要喝点养阴生津清热的中药,如麦冬、竹叶、石膏、芦根、沙参等,各取10克混合代茶饮即可。
 
另外可选择舒缓的太极拳等疏泄心火。也可以用菊花、金银花、竹叶、栀子等3到5克泡水代茶饮。
 
按太溪穴
 
冬季日常掌握一些中医保健小妙招,可有效防治常见病症。
 
太溪穴是足少阴原穴,其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每天坚持揉按刺激,能够调动起生命的原动力,气血上达于面,下行于足。
 
 
揉按太溪穴可以采用正坐或平放足底的姿势,用手指按揉,按揉时一定要有酸痛感,每天坚持按太溪穴能够防治因冬季气候所引起的常见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