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健康养生

今日夏至 | 夏至如约而至,想要一年无病,这几招您必须会~

发稿时间:2023.06.21 来源:四川中医药 点击:717
夏至是一年之中白昼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标志着暑热模式正式开启,民间有言“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
中医经典医籍《黄帝内经》有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认为在春夏之际温养人体阳气最合时宜。而五脏六腑中,肾阳是一身阳气之根本。同时,在中医五行学说中“夏气应心”,五脏六腑中,心之阳气在夏季最盛。此外,中医认为,心与肾还存在着“水火既济”的关系,即肾中阴津能上行涵养心阳,使其不至亢热上火,而心中阳热也能下行温煦肾水,使之不至冰寒彻骨。
 
因此,夏至时节,为了顺应自然节气的变化,便须注意既“养心”又“养肾”,坚持水火既济,方可安宁渡夏,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调理:
 
壹·精神养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无怒……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也就是说,夏季要尽量保持心平气和,精神畅达,神清气爽才有利于人体一身气机的舒通畅达,减少疾病的发生,正如俗语所言“心静自然凉”。
 
贰·饮食养生
夏至心气最旺。五行中心属火,脾属土,火虽能生土,但脾土受夏季暑湿郁恶,相对较弱,多数人食欲不振,因此要增加苦味食物以清内热、解暑湿,才能更好增强脾胃功能,正如俗语说:“苦夏食苦夏不苦”。苦味食物常有苦瓜、绿豆、青蒿、荷叶之类。
夏季心火容易过亢上炎,宜因势利导,不可过用寒凉、贪凉饮冷,否则易伤脾胃。同时,要保持心肾之间水火既济的关系,诸如枸杞、覆盆子等药食同源,又可以滋肾以养心之品,夏季也可适当食用。
 
叁·起居养生
随着季节更替,从春分到夏至,白昼变长,因此,相较于春季,人们白昼活动时间更多,而夜间休息时间相对延迟,故古人有“夏三月,夜卧早起”的认识,告诉人们相对于冬季可以稍晚入睡,但仍保持充足的睡眠,养阴护阳,使大脑和全身得到放松,第二天才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体力。日中之时,若有条件适当午睡,建议中午休息半小时以补偿上午所耗精力。
 
 
 
肆·运动养生
夏季室外暑热太过,不建议烈日下剧烈运动。古代医家指出“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人体阳气在日中隆盛,若在阳气最盛之剧烈运动,更有加重阳气外越、上升耗散之嫌疑,容易诱发高热昏厥、热闭等病。又因傍晚阳气逐渐内敛,不宜大加扰动,正如医书所言“阳气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即傍晚阳气潜藏,有扰筋骨、阳气的运动都不再适合。
 
综上,夏季最适宜运动的时间是清晨,建议以有氧运动如慢跑、匀速骑车、太极拳、五禽戏等锻炼方式为主。
 
养心养肾小妙招·穴位按摩
 
1.劳宫穴
定位:掌区,横平第3掌指关节近端,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
 
手法:采用拇指或特制拨筋棒按压或者揉搓等方法,每穴操作5分钟,每天2~3次。
 
功效:清心安神,预防中暑
 
 
2.阴陵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手法:以拇指或拨筋棒按压或按揉此穴,以局部酸胀为度,每次约3~5分钟,早晚各1次。
 
功效:健脾理气,清利湿热
 
 
3.内关穴
 
定位: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手法:用拇指指腹按压此穴,一压一放为一次,持续3-5分钟。
 
功效:宁心安神,和胃降逆
 
 
4.涌泉穴
 
定位: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手法:每晚睡觉之前,热水泡脚之后,拇指直接按揉涌泉穴100下。
 
功效:补肾固元,散热益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