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 长期玩手机手腕咔咔响?4个小妙招让您远离腱鞘炎~
发稿时间:2022.11.23 来源:四川中医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点击:2222
不少人有过提物、倒水、扫地、玩手机时手腕疼痛的经历,甚至发出“咔噔”的弹响音,这极有可能就是“腱鞘炎”。那到底何为腱鞘炎?如何判断腱鞘炎?中医治疗及预防方法是什么?下面让我们来聊一聊腱鞘炎。
何为腱鞘炎
知识点
腱鞘是由内外两层组成的管状结构,肌腱从中通过。腱鞘炎是肌腱在腱鞘内长时间地过度摩擦、反复磨损,腱鞘滑膜层发生的慢性炎症反应。肌腱滑动受阻而引发相关部位疼痛、弹响、活动受限。有肌腱的位置皆可发生此病,常见于指、趾、腕、踝等部位,尤以腕部和拇、中指最为常见。不恰当的长期、过度、重复的手与腕部活动,比如抱孩子、做家务、切菜、长时间使用手机、演奏乐器等,当手指过度劳累而招致血瘀停滞、筋脉受阻,或是受凉时,均可引起气血凝滞,不能濡养经脉而发病。
此病属于中医学“筋痹”“筋伤”范畴,好发于手掌和手腕,常见: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又称“妈妈手”;屈指肌腱腱鞘炎,又称“弹响指”“弹响拇”和“扳机指”。
如何判断自己有腱鞘炎
腱鞘炎一般有三种典型症状:
1.活动疼痛——手腕或手指活动用力时出现疼痛;
2.弹响——手指或手腕活动时受累部位会有咔咔的弹响声;
3.包块——局部可触及鼓包,按压有痛感;
不同部位腱鞘炎可通过自身检查诊断
例一: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符合上述第1个症状,且有如下)
▶ 握拳尺偏试验:拇指屈曲,然后握拳,同时将腕部向尺侧倾斜,腕部出现明显疼痛。
例二:屈指肌腱腱鞘炎(符合上述第1、2、3个症状,且有如下)
▶ 好发于拇指、中指与无名指的掌侧,主要表现为手指屈伸受限,常在掌横纹处出现疼痛,或屈伸时弹响。
▶ 晨起、受寒后症状加重,活动、热敷后症状减轻。
例三:腱鞘囊肿(符合上述第1、3点,且有如下)
▶ 腱鞘囊肿常由腱鞘炎发展而来,是手背腕部、足背踝部最常见的囊性肿物(良性)。
▶ 囊肿较小者,是无推动感的边界清晰硬结;囊肿较大者则较软,推压可有波动或推动感。
▶ 局部可出现胀痛压迫感,甚至可压迫附近组织影响关节活动。
腱鞘炎、腱鞘囊肿的中医特色治疗
以手法治疗为主,配合中药熏洗、针刺、小针刀、艾灸、中药贴敷等疗法,必要时行松解术。本文介绍手法治疗与中药熏洗、艾灸、中药敷贴治疗为主,方便大家居家自我操作治疗。
1.中医熏洗
① 外用“海桐皮”煎药熏洗。
② 徐祖健教授经验方:桂枝,桑枝,海桐皮,伸筋草,赤芍,白芍,忍冬藤各适量。此方具有温通经络,活血化瘀之效,外用熏洗,每天2次,每次20分钟。
③透骨散,外用熏洗,每天2次,每次20分钟。
④八仙逍遥散,外用熏洗,早晚各1次,每次20分钟。
2.艾灸或隔姜灸
艾灸或隔姜灸于疼痛部位每天2次,每次15-20分钟:可配合局部针灸治疗。
3.中药贴敷
选用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祛湿除痹为主的贴敷:
① 温通膏(主要由当归、补骨脂、独活、羌活等药物组成) 涂于患处, 轻手法环形推拿至干燥, 每天3次。
② 复方辣椒碱乳膏:局部外涂按揉,一日2-4次。
③ 白脉软膏:局部外涂按揉,一日2-3次。
④ 加味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熟地、川芎、白芍各15 g、制川乌9 g、制草乌9 g,研磨成粉、搓丸待用,在使用当天调和少许蜂蜜后,再贴于手部疼痛处,并进行局部揉压按摩2-3分钟,每日贴6小时,即可揭除穴位敷贴。
⑤ 紫色消肿膏(主要由龙血竭、冰片、紫草、升麻、管仲、赤芍,当归、防风、白芷、荆芥、红花、川活等活血化瘀药物组成)外敷于疼痛处。
4.中医特色手法治疗
▶ 以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为例:
① “揉捏”:以右手为例,患者坐好,术者先用左手拇指在桡骨茎突(疼痛处)揉捏数分钟;
② “下牵”:再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夹持患肢拇指,向下牵引,并向尺侧(小指侧)极度屈曲;
③ “挤压”:然后术者用左手拇指捏紧桡骨茎突部位,用力推压挤按;
④ “屈腕”:同时右手用力将患者腕部掌屈(向手掌分向),再伸展;
“揉捏-下牵-按压-屈腕”,反复3-4次,每日一遍。
▶ 以屈指肌腱腱鞘炎为例:
① “屈曲”:以右手为例,患者主动屈曲指间关节,术者左手拖住患者手腕;
② “揉拨”:右手拇指在结节处按揉弹拨、横向推动、纵向拨筋等动作;
③ “拉开”:最后握住患指末端节向远端迅速拉开,再伸直指间关节;
“屈曲-揉拨-拉开”,重复动作3-5次,每日一遍。
▶ 以腱鞘囊肿为例:
① 术者用双手拇指重叠揉挤囊肿,再加大压力挤压囊肿,使囊壁破裂(以患者能忍受程度为宜)。破裂后局部按摩,再配合上述药膏涂抹按揉。
② 为防腱鞘囊肿复发,可配合上述中药熏洗、中药贴敷等方法。
预防保健小妙招
急性疼痛以休息制动为主, 缓解后逐步加强功能训练。
1.尽量避免手腕部活动过大,减少局部受寒;
2.尽量避免单一、长时间的动作;
3.施用手法适当,对晚期硬结明显的患者,则尽量不用,以免适得其反;
4.发病时要充分休息;
5.腕部疼痛明显者,可用医疗护腕固定3-4周。
何为腱鞘炎
知识点
腱鞘是由内外两层组成的管状结构,肌腱从中通过。腱鞘炎是肌腱在腱鞘内长时间地过度摩擦、反复磨损,腱鞘滑膜层发生的慢性炎症反应。肌腱滑动受阻而引发相关部位疼痛、弹响、活动受限。有肌腱的位置皆可发生此病,常见于指、趾、腕、踝等部位,尤以腕部和拇、中指最为常见。不恰当的长期、过度、重复的手与腕部活动,比如抱孩子、做家务、切菜、长时间使用手机、演奏乐器等,当手指过度劳累而招致血瘀停滞、筋脉受阻,或是受凉时,均可引起气血凝滞,不能濡养经脉而发病。
此病属于中医学“筋痹”“筋伤”范畴,好发于手掌和手腕,常见: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又称“妈妈手”;屈指肌腱腱鞘炎,又称“弹响指”“弹响拇”和“扳机指”。
如何判断自己有腱鞘炎
腱鞘炎一般有三种典型症状:
1.活动疼痛——手腕或手指活动用力时出现疼痛;
2.弹响——手指或手腕活动时受累部位会有咔咔的弹响声;
3.包块——局部可触及鼓包,按压有痛感;
不同部位腱鞘炎可通过自身检查诊断
例一: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符合上述第1个症状,且有如下)
▶ 握拳尺偏试验:拇指屈曲,然后握拳,同时将腕部向尺侧倾斜,腕部出现明显疼痛。
例二:屈指肌腱腱鞘炎(符合上述第1、2、3个症状,且有如下)
▶ 好发于拇指、中指与无名指的掌侧,主要表现为手指屈伸受限,常在掌横纹处出现疼痛,或屈伸时弹响。
▶ 晨起、受寒后症状加重,活动、热敷后症状减轻。
例三:腱鞘囊肿(符合上述第1、3点,且有如下)
▶ 腱鞘囊肿常由腱鞘炎发展而来,是手背腕部、足背踝部最常见的囊性肿物(良性)。
▶ 囊肿较小者,是无推动感的边界清晰硬结;囊肿较大者则较软,推压可有波动或推动感。
▶ 局部可出现胀痛压迫感,甚至可压迫附近组织影响关节活动。
腱鞘炎、腱鞘囊肿的中医特色治疗
以手法治疗为主,配合中药熏洗、针刺、小针刀、艾灸、中药贴敷等疗法,必要时行松解术。本文介绍手法治疗与中药熏洗、艾灸、中药敷贴治疗为主,方便大家居家自我操作治疗。
1.中医熏洗
① 外用“海桐皮”煎药熏洗。
③透骨散,外用熏洗,每天2次,每次20分钟。
④八仙逍遥散,外用熏洗,早晚各1次,每次20分钟。
2.艾灸或隔姜灸
艾灸或隔姜灸于疼痛部位每天2次,每次15-20分钟:可配合局部针灸治疗。
3.中药贴敷
选用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祛湿除痹为主的贴敷:
① 温通膏(主要由当归、补骨脂、独活、羌活等药物组成) 涂于患处, 轻手法环形推拿至干燥, 每天3次。
② 复方辣椒碱乳膏:局部外涂按揉,一日2-4次。
③ 白脉软膏:局部外涂按揉,一日2-3次。
④ 加味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熟地、川芎、白芍各15 g、制川乌9 g、制草乌9 g,研磨成粉、搓丸待用,在使用当天调和少许蜂蜜后,再贴于手部疼痛处,并进行局部揉压按摩2-3分钟,每日贴6小时,即可揭除穴位敷贴。
⑤ 紫色消肿膏(主要由龙血竭、冰片、紫草、升麻、管仲、赤芍,当归、防风、白芷、荆芥、红花、川活等活血化瘀药物组成)外敷于疼痛处。
4.中医特色手法治疗
▶ 以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为例:
① “揉捏”:以右手为例,患者坐好,术者先用左手拇指在桡骨茎突(疼痛处)揉捏数分钟;
② “下牵”:再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夹持患肢拇指,向下牵引,并向尺侧(小指侧)极度屈曲;
③ “挤压”:然后术者用左手拇指捏紧桡骨茎突部位,用力推压挤按;
④ “屈腕”:同时右手用力将患者腕部掌屈(向手掌分向),再伸展;
“揉捏-下牵-按压-屈腕”,反复3-4次,每日一遍。
▶ 以屈指肌腱腱鞘炎为例:
① “屈曲”:以右手为例,患者主动屈曲指间关节,术者左手拖住患者手腕;
② “揉拨”:右手拇指在结节处按揉弹拨、横向推动、纵向拨筋等动作;
③ “拉开”:最后握住患指末端节向远端迅速拉开,再伸直指间关节;
“屈曲-揉拨-拉开”,重复动作3-5次,每日一遍。
▶ 以腱鞘囊肿为例:
① 术者用双手拇指重叠揉挤囊肿,再加大压力挤压囊肿,使囊壁破裂(以患者能忍受程度为宜)。破裂后局部按摩,再配合上述药膏涂抹按揉。
② 为防腱鞘囊肿复发,可配合上述中药熏洗、中药贴敷等方法。
预防保健小妙招
急性疼痛以休息制动为主, 缓解后逐步加强功能训练。
1.尽量避免手腕部活动过大,减少局部受寒;
2.尽量避免单一、长时间的动作;
3.施用手法适当,对晚期硬结明显的患者,则尽量不用,以免适得其反;
4.发病时要充分休息;
5.腕部疼痛明显者,可用医疗护腕固定3-4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