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中药不看时间、不看制剂,效果将大打折扣!
发稿时间:2018.11.26 来源: 点击:1683
我们许多人对于服药的时间不太在意,其实中药的疗效除了是否对症、药物煎煮方法是否得当之外,各类中药的服用时间对药效也有影响,服中药的最佳时间直接影响药物的功效,调治的病症不同,服药的时间也有一定的要求,特别是一些特殊药物,医生常常会做特别的交待。
一、服中药看“时辰” ,不同的病症不同的中药服食时间
如何掌握各种具体方药的服用时间和次数,应根据药物性质、不同病情和人体饮食起居规律等具体决定,最终达到适时服药,维持合适的体内药物浓度,提高疗效和减少毒副反应。
1、饭前服
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用于治疗肝肾虚症和肠胃病,以及腰以下疾病的药均宜餐前服,因为在胃空状态下,药性容易下达,从而较多地被吸收。
另外,化痰止咳类药物如半夏、天南星、贝母、桑白皮等,中成药如川贝枇杷膏、急支糖浆、蛇胆川贝散等,均宜在饭前服用,祛痰镇咳作用明显。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丸、生脉散、左归丸等补益药宜在饭前服用,利于吸收而充分发挥其补益作用。
2、饭后服
一般在饭后15~30分钟服药。对消化道有刺激作用的或毒性较大的药,均宜在饭后服用,以免吸收太快而发生毒副作用。
干姜、川椒、旋复花、乳香等辛辣刺激的药物饭后服用可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如石膏、知母、栀子、黄连、黄柏等清热泄火药,这些药物药性偏于寒凉,对胃有一定的刺激,可造成腹胀、不思饮食、腹泻等不良反应。
饭后服用可减少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清热泄火中成药有牛黄解毒片、三黄片、黄连上清片、清热解毒口服液等;此外,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等中草药,羚翘解毒丸、荆防冲剂、双黄连口服液、桑菊感冒片、银柴颗粒、板蓝根冲剂等解表类药物也宜饭后服用。
3、睡前服
补心脾、安心神、镇静安眠的药物,以及有化积滞、润肠作用的药物,适合睡前服用,一般在睡前15~30分钟服用。枣仁安神胶囊、甜梦口服液、归脾丸、枣仁胶囊、天王补心丹等安神药睡前服用,有利于迅速入睡。润肠药物如麻仁、郁李仁、蜂蜜、核桃仁、柏子仁、麻仁润肠丸等,睡前服用有利于消除肠胃积滞,使排便更加轻松。
4、晨起空腹服
凡滋补类汤药,宜早晨空腹用,以利充分吸收。用于驱虫或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物也宜空腹服,这样可使药物迅速入肠,并保持较高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
5、隔夜服
主要是指驱虫药,睡前服1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用1次,以便将虫杀死排出体外。
二、中药制剂服用方法各不同 ,用错效果将大打折扣
中药有各种制剂, 而每种制剂服用方法不同。 如果用错了方法, 中药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常见的中药有汤剂、 药丸、 散剂、 膏滋、 口服液等几类制剂, 各制剂的服用方法如下。
汤剂:中药汤剂是最常见的中药剂, 一般煎两次, 药量约300~50升, 两次煎煮的药需混合在一起, 一般分两次服用, 也有根据病一天三服、 四服。 剂量依病情的轻重、 体质的强弱、 年龄而定,童服用量为成人的一半。 毒性大或性猛的药物病愈即止或逐渐量。 另外, 一些汤剂是用来洗疗的, 应该按医生的要求去洗疗。
药丸:中药药丸在日常生活中常见, 药店也有许多成药药丸。 像以蜂蜜为黏合剂制成的蜜丸; 有以水或其他液体为黏合剂制成的水泛丸; 有加以米、 面等做成的糊丸; 有以蜂蜡成形的蜡丸。 药店里有浓缩丸、 滴丸等。 药丸的功效在于逐渐释放药效, 达到慢病缓治的效果。丸药可以吞服、 嚼服; 较大的蜜丸可以分搓成小粒吞服。 水糊丸较硬, 内服后会使某些病人胃内不适, 可先用水浸溶化后服用,但对胃消化道有强烈刺激的药物不能溶化后服。
散剂:散剂是将药物磨成细粉内服或者外用, 散剂的好处是药效快,特别是在外用时, 外用一般是直接撒在疮面, 有时需要包扎, 视情况而定。 内服散剂因为不易下咽, 一般都可以用水拌成糊状内服,或者随食物拌服。
膏滋:是用中药多次加水煎煮, 去渣后将药液再蒸发浓缩, 加入砂糖、 冰糖、 饴糖或蜂蜜制成的稠厚半流体膏状制剂, 像养阴清肺膏、 雪梨膏、 益母草膏等。 这类药物吸收快, 便于服用, 用时以温开水冲服即可。
口服液:现在成药口服液很多, 尤其是保健类口服液, 一般都有饮用说明, 按说明饮用即可, 老人小孩饮用时要防止呛着。
一、服中药看“时辰” ,不同的病症不同的中药服食时间
如何掌握各种具体方药的服用时间和次数,应根据药物性质、不同病情和人体饮食起居规律等具体决定,最终达到适时服药,维持合适的体内药物浓度,提高疗效和减少毒副反应。
1、饭前服
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用于治疗肝肾虚症和肠胃病,以及腰以下疾病的药均宜餐前服,因为在胃空状态下,药性容易下达,从而较多地被吸收。
另外,化痰止咳类药物如半夏、天南星、贝母、桑白皮等,中成药如川贝枇杷膏、急支糖浆、蛇胆川贝散等,均宜在饭前服用,祛痰镇咳作用明显。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丸、生脉散、左归丸等补益药宜在饭前服用,利于吸收而充分发挥其补益作用。
2、饭后服
一般在饭后15~30分钟服药。对消化道有刺激作用的或毒性较大的药,均宜在饭后服用,以免吸收太快而发生毒副作用。
干姜、川椒、旋复花、乳香等辛辣刺激的药物饭后服用可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如石膏、知母、栀子、黄连、黄柏等清热泄火药,这些药物药性偏于寒凉,对胃有一定的刺激,可造成腹胀、不思饮食、腹泻等不良反应。
饭后服用可减少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清热泄火中成药有牛黄解毒片、三黄片、黄连上清片、清热解毒口服液等;此外,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等中草药,羚翘解毒丸、荆防冲剂、双黄连口服液、桑菊感冒片、银柴颗粒、板蓝根冲剂等解表类药物也宜饭后服用。
3、睡前服
补心脾、安心神、镇静安眠的药物,以及有化积滞、润肠作用的药物,适合睡前服用,一般在睡前15~30分钟服用。枣仁安神胶囊、甜梦口服液、归脾丸、枣仁胶囊、天王补心丹等安神药睡前服用,有利于迅速入睡。润肠药物如麻仁、郁李仁、蜂蜜、核桃仁、柏子仁、麻仁润肠丸等,睡前服用有利于消除肠胃积滞,使排便更加轻松。
4、晨起空腹服
凡滋补类汤药,宜早晨空腹用,以利充分吸收。用于驱虫或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物也宜空腹服,这样可使药物迅速入肠,并保持较高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
5、隔夜服
主要是指驱虫药,睡前服1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用1次,以便将虫杀死排出体外。
二、中药制剂服用方法各不同 ,用错效果将大打折扣
中药有各种制剂, 而每种制剂服用方法不同。 如果用错了方法, 中药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常见的中药有汤剂、 药丸、 散剂、 膏滋、 口服液等几类制剂, 各制剂的服用方法如下。
汤剂:中药汤剂是最常见的中药剂, 一般煎两次, 药量约300~50升, 两次煎煮的药需混合在一起, 一般分两次服用, 也有根据病一天三服、 四服。 剂量依病情的轻重、 体质的强弱、 年龄而定,童服用量为成人的一半。 毒性大或性猛的药物病愈即止或逐渐量。 另外, 一些汤剂是用来洗疗的, 应该按医生的要求去洗疗。
药丸:中药药丸在日常生活中常见, 药店也有许多成药药丸。 像以蜂蜜为黏合剂制成的蜜丸; 有以水或其他液体为黏合剂制成的水泛丸; 有加以米、 面等做成的糊丸; 有以蜂蜡成形的蜡丸。 药店里有浓缩丸、 滴丸等。 药丸的功效在于逐渐释放药效, 达到慢病缓治的效果。丸药可以吞服、 嚼服; 较大的蜜丸可以分搓成小粒吞服。 水糊丸较硬, 内服后会使某些病人胃内不适, 可先用水浸溶化后服用,但对胃消化道有强烈刺激的药物不能溶化后服。
散剂:散剂是将药物磨成细粉内服或者外用, 散剂的好处是药效快,特别是在外用时, 外用一般是直接撒在疮面, 有时需要包扎, 视情况而定。 内服散剂因为不易下咽, 一般都可以用水拌成糊状内服,或者随食物拌服。
膏滋:是用中药多次加水煎煮, 去渣后将药液再蒸发浓缩, 加入砂糖、 冰糖、 饴糖或蜂蜜制成的稠厚半流体膏状制剂, 像养阴清肺膏、 雪梨膏、 益母草膏等。 这类药物吸收快, 便于服用, 用时以温开水冲服即可。
口服液:现在成药口服液很多, 尤其是保健类口服液, 一般都有饮用说明, 按说明饮用即可, 老人小孩饮用时要防止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