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健康养生

健康 | 耳鸣了,该如何调养?

发稿时间:2022.05.17 来源:广东中医药、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 李忠诚 孙冬玮 点击:1927
       耳鸣跟疼痛一样,都是一种主观上的感觉,周围环境并没有声源,但自己却听到耳朵内有鸣响,声音可能持续一整天,可能几秒钟,可能断断续续。声音的种类也是多样的,如蝉鸣声、嗡嗡声、咔嗒声、轰鸣声、搏动声等。

 
>>>
  耳鸣的现状  
 
 
       现代医学认为,耳鸣的发病机理仍不明确。该病目前仍为耳科疾病的三大疑难病之一
 
       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世界1/3的成年人有耳鸣经历,其中10%-15%的人长期患有耳鸣。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耳鸣患者超过1亿人次。
 
 
       耳鸣多见于体弱的中老年人。但随着生活成本的增高,工作压力的增大,耳鸣群体逐渐年轻化。如果耳鸣持续超过24小时,会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
  中医如何看待耳鸣  
 
       中医学对耳鸣有较深入的认识。如明代的医籍《医学入门》记载:“耳鸣,乃聋之渐也。”耳鸣有虚证、实证两种,临床上以虚证居多,主要有外邪侵袭、肝火上炎、痰湿阻窍、脾胃虚弱、肾精亏虚、心血不足等6种基本类型。
 
       针对不同类型,治疗和调养耳鸣,多采取中医综合疗法,包括内服中药、针灸、耳穴压豆、按摩导引、情绪开导等。

 
 >>> 中医治疗 >>
 
       ▼ 内服中药
 
 
       耳鸣是脏腑功能失调的一种表现,口服中药可以调节脏腑的功能状态趋于平衡,主要作用是疏风散邪、疏肝降火、健脾祛湿、补中益气、固肾养精、滋养心血等。
 
       耳朵是孔窍,所以临床经常会加上通窍、开窍的药物以使整体的方药可上达耳窍。
 
       ▼ 针灸
 

 
       耳是众多经脉所聚集的地方,《黄帝内经》记载:“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针灸通过刺激耳周穴位,结合辨证论治选取远部的穴位,以达到疏经通络、调理脏腑、调和气血的作用。
 
       ▼ 耳穴压豆
 
 
       耳朵虽然是身体一部分,但又能反映人的整体,即部分是整体的缩影,这是基于全息理论,所以刺激耳穴能调节全身的功能。
 
       一般用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每次贴一侧,2-3日即可更换另外一侧,以达到调节脏腑、缓解耳鸣的作用。
 
       ▼ 按摩导引
 
       为增强及巩固治疗效果,帮助耳鸣、耳聋患者日常养护,针灸科医师给大家准备了耳部保健操:
 
       1、鸣天鼓
 
       鸣天鼓最早记载于元代丘处机道长的养生大作《颐身集》。鸣天鼓一法因在临床对耳鸣、耳聋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所以流传至今。
 
       ↓↓↓ 具体步骤:
 

       (1)调整好呼吸,双臂放松,平举放于脑后;
 
       (2)两手掌心紧贴两耳,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对称横按在两侧枕部,两中指相接触到;
 
       (3)再将两食指翘起叠在中指上面,然后把食指从中指上用力滑下,重重地叩击脑后枕部,此时闻及宏亮清晰之声如击鼓。
 
       (4)先左手24次,再右手24次,最后两手同时叩击48次,每日3次以上。
 
       2、营治城郭法
 
       城郭即耳廓,营治城郭法最早记载于宋朝的医学著作《圣济总录》。原文说:“耳欲得数按抑,左右令无数,使人听彻,所谓营治城郭。”此法通过按摩耳廓改善耳部气血运行。
 
       ↓↓↓ 具体步骤:
 

 
       用食指、拇指沿耳廓边缘上下来回摩擦,致耳廓发热,每次可做15分钟左右。
 
       3、除耳鸣功
 
 
 
      (1)找一张可靠背的硬座椅,平坐;
 
      (2)随后伸一腿,另外一腿保持与地面垂直;
 
      (3)向前伸直两臂,与地面保持水平,手掌竖直,向前好像推门的样子;
 
      (4)分别向左、右转头各 7次;
 
      (5)做完后放下手臂和腿,头正向前,放松片刻;
 
      (6)然后交替双腿,重复以上动作。
 
       【注意】有严重颈椎或腰椎疾病患者不可进行此操作。
 
       4、鼓膜按摩
 
       适用于同时伴有耳内胀闷感的患者。
 
 
      (1)以双手中指(或食指)置外耳道口,轻轻按压,使耳道完全闭塞后立即拔出;
 
      (2)两侧各按压15~30次,每天3次。
 
       【注意】操作时手指甲不宜过长,不宜用力过猛,以无明显疼痛为度。
 
 
 >>> 日常生活管理 >>
 
        长期耳鸣的人容易心烦、担忧和恐惧,需正确认识耳鸣,积极寻求治疗,逐渐消除不良情绪。
 
        纠正不良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
 
       学会转移注意力,不可过分关注耳鸣声音的变化。
 
       尽量避免长时间待在过分安静的环境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