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推进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产业推进

聚焦地方中医药产业④丨立足“乌蒙山” 聚力打造中医药特色品牌

发稿时间:2024.08.15 来源:四川中医药 点击:182
  乌蒙山区域横跨川渝滇黔四省(市),独特的自然环境,使之成为我国中医药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在我省中医药区域协调发展布局下,位于乌蒙山核心区域的市、县,立足区位优势,推动中医药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特色品牌,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中医药在乌蒙山地区蓬勃发展,成为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
 
泸州市古蔺县


 
  古蔺县赶黄草拥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生态原产地保护”“新食品原料”“赶黄草之乡”等金字招牌。目前该县种植赶黄草面积约2万亩,覆盖19个乡镇35个村,年产量1万吨,一产产值达1亿元,全产业链产值达15亿元。在赶黄草产业精深加工方面,已培育赶黄草初加工厂9家、精加工企业3家、深加工企业4家,产品远销四川、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安徽、重庆等地。预计到2027年,将实现全县中药材种植规模稳定在15万亩,建成赶黄草标准化园区2个,创建中药材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打造乌蒙山区道地中药材生态种植现代科技园1个,实现规上中药材加工企业10家。
 
乐山市夹江县


 
  夹江县泽泻种植面积4万余亩,在甘江镇打造占地160亩的百里水乡中药材加工中心,泽泻烘干损耗降低5%,药用成分损耗降低25%。推动全县中药材初加工集中化、规模化、高效化和清洁化发展进程。积极探索“院企地”三方合作,强化产业链结构,先后与四川农业大学合作开展泽泻种植成分标准生化实验,为《国家药典》修订提供标准;与成都中医药大学积极对接,建立新冠药品原材料直供基地;加快与太极集团、龙马药业等药企合作接洽,建立中药材饮片加工生产线和中成药制剂生产线。
 
宜宾市屏山县


 
  屏山县作为国家级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县,全县域已有金银花、黄精、黄柏、杜仲、黄栀子、枳壳等中药材种植面积34500亩。中都镇等乡镇将中药材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探索创新“党建引领+乡贤助力+农户种植”的发展模式。通过引进优质种苗、改良种植技术、扩大种植规模等逐步形成了以金银花、枳壳、吴茱萸等为主的中药材生产基地。中都镇添城农业转合作社中药材基通过种植金银花、枳壳、吴茱萸等,每年为村社提供劳动力务工收入达200余万元,并不断吸纳回归的乡贤们深耕中药材领域,带动当地村民种植中药材,传授前沿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中药材增产增质。通过专合社(企业)与农户的紧密型合作,为种植户搭建了稳定的销售渠道,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宜宾市筠连县


 
  筠连县围绕建设川滇黔结合部南向开放门户中心的战略定位,坚持以“中医药+”模式大力推广高质量发展中医药。采取多种运作模式及“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方式,推广“茶+药”“粮+药”“林+药”等立体种植模式,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7.16万亩,建成育苗基地300余亩,标准化种植基地2000余亩,成功申报“筠连筠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先后荣获全国中药材溯源体系建设试点县、四川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示范县、四川省中药材产业重点县、省级林草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凉山州布拖县


 
  布拖县狠抓特色中药材现代产业园区建设,建成布拖附子、布拖赤芍等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大力推进布拖发展特色中药材种植产业。若普村的附子喜获丰收,全村种植附子270亩,收入达到114.28万元,平均每户收入1.24万元。
 
凉山州雷波县

 
  雷波县借助“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基地”发展模式,积极对农户进行动员、宣传,开展技术培训,建立起了集中连片优质乌天麻中药材标准种植基地。雷波县38个自然村连片种植乌天麻面积已达3000多亩,受益村民达3000多户1.7万人。不断推进瓦岗天麻现代园区建设,当地将增扩天麻种植面积1500亩,预计产值达1800多万元,实现效益500多万元,当地村民将户均增收3000元。蓬勃发展的乌天麻等中药材产业成为当地“促返岗”“找饭碗”“稳就业”、不断增加群众收入的“黄金产业”。
 
凉山州喜德县


 
  喜德县是典型的高寒山区,海拔近3000米,木香中药材种植基地依山而建。通过“公司+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组织模式,按照“提供良种、负责技术培训、种出来的药材实行保底价收购”的方式对中药材推广种植,最大限度地降低种植户的种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