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地方中医药产业①丨集聚发展、延链强链 培育中药材“大品种”
“涪城麦冬”是著名的四川十大地理标志道地药材之一,三台县是全国麦冬主产区,全县宜种麦冬土壤面积11万余亩,已建成麦冬种植基地7.3万余亩,年产量1.8万余吨,产量占全国的70%以上,总产值近40亿元。现已建成国家GAP认证麦冬生产基地6个、麦冬绿色加工中心18个,新建ERP(种植溯源)基站15个,打造麦冬数字化管理溯源云平台。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省农科院等20余家科研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开展麦冬药食同源科研和精深加工等试验。联合太极集团、四川中兴药业等食品医药企业,开发出麦冬含片、麦冬糕点、麦冬饮料等20余个麦冬须根食品陆续投产上市,麦冬汤料包、麦冬茶等远销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目前,“涪城麦冬”品牌价值达20亿元以上,实现全链条产值达40亿元。
内江市东兴区持续推进“天冬”大健康产业发展。目前东兴区已种植天冬5万余亩,约占全国天冬种植总面积的60%,引进数十家企业,发展天冬生态种植基地50余个。建设中药材初加工基地7个,加快推进中药材精深加工产业建设,签约入驻企业4家。开展天冬全产业链质量提升工程和GAP认证;成功研发天冬面膜、天冬饮料、天冬膏等系列产品40余款,天冬膏、天冬粉在澳门注册上市,并向葡语系国家推广。“内江天冬”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入选四川品牌培育工程、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推进文旅康养融合,打造中医药特色文化街区,建成内江天冬主题展馆、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和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川佛手在乐山市沙湾区种植历史悠久。如今沙湾区通过背土填山、治理石漠、改良树种的方式,在石缝里培育产业,已形成面积1.8万亩、全国规模最大、年产值3.6亿元的川佛手标准化种植基地。围绕川佛手在药用和食用领域的市场需求,生产中成药、中药饮片、精制中药饮片,并以佛手为原料深加工开发蜜饯、精油、面膜、纯露、酒等产品。产出的川佛手柑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还远销海外。
达州市达川区:“中国乌梅之乡”解锁现代产业体系
达州市达川区是中国乌梅之乡,也是乌梅原生资源地,现有乌梅栽植面积近10万亩。达川乌梅现代农业园区以乌梅精深加工为方向,培育省、市级精深加工龙头企业3家,开发乌梅干、乌梅酒、乌梅果脯等系列产品50余个,产品辐射国内各省市并远销海外,实现综合产值4.1亿元。目前形成生产、销售、加工一体化的现代乌梅产业体系,与立体农业、生态旅游联动发展。
巴中市巴州区:加快推进枳壳优势大品种建设
近年来,巴中市将枳壳作为全市中药材优势大品种重点培育,以巴州区、通江县为核心区,辐射带动全市枳壳产业发展。巴中市巴州区将枳壳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建成枳壳种植基地3万余亩,成功创建以枳壳为主的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市三星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2个,布局枳壳产地初加工厂17个,建设枳壳精深加工标准化厂房8万平方米,引育枳壳精深加工企业3家,建成生产线10条,研发枳壳衍生产品13种。
眉山市洪雅县:高标准延长雅连产业链
雅连是洪雅县独有的川产道地药材珍稀品种,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经过20年的抢救,雅连从濒危灭绝状态,发展到现有种植面积达1500余亩,产量达5000公斤的规模,并开发出雅连中药饮片、牙膏、面膜等系列衍生品。2021年,四川发布雅连中药标准。雅连基地被评为重点珍稀名贵药材基地、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成都中医药大学专家团队定期进行科考调研,对雅连种植开展技术指导。目前已研发出“雅女湖” 酒黄连(雅连)及牙膏、面膜、沐浴露、洗手液等雅连产品,延长了雅连产业链,拓宽了雅连的应用范围,建立了良好的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