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

央视新闻再次关注四川中医药:《天回医简》再现扁鹊经典

发稿时间:2023.07.21 来源:央视新闻 点击:912
7月20日,央视新闻直播间再次关注四川中医药,《天回医简》再现扁鹊经典。
 
暑假去哪玩,继续来探馆,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四川省中医药博物馆,通过镜头近距离接触镇馆之宝,感受中医的博大精深。
 
四川省中医药博物馆始建立于1956年,展陈面积近5000平方米。收藏有珍稀医学文物和文献1000余件(套),在展览馆一楼的天府医药馆,收藏了馆内最珍贵的汉代出土文物“天回医简”。
 
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院长 柳长华:2012年的冬天,在成都市金牛区修地铁,碰上了几座汉墓。当时抢救性发掘,抽干了水以后,底下一有一条一条能看出成条的东西。大家没有想到,虽然事先说过可能有简,然后仔细地看了一下,隐约发现好像有字。你想想这些竹子的简在水里泡了2000多年,这个简泡得像面条一样的,拿出来用红外照相,拍照以后仔细一看,首先映入他们(考古队员)眼帘的居然有“敝昔日”。大家知道“敝昔”也就是扁鹊,我们学医的人知道,一看“敝昔日”就知道是扁鹊传下来的书。
 
天回汉墓的考古,被列入国家十大考古发现。2014年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国家文物局共同立项,经过十年的研究,得到930支医简,20000余汉字,整理出8部医书。涉及医学理论、治法、成方制剂文献等内容,构成了一门系统的医学体系。
 
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院长 柳长华:这批简我们总共把它整理编定为8种医书。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考古发现的是医学的至尊经典,叫《脉书·上经》。这部书在后世的黄帝内经里头有记载,但是我们都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这本书已经失传了。《脉书·上经》第一句话就是“扁鹊曰,人有五脏九窍十二节皆朝于气”。当我们第一眼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们真的感到很惊喜,就是这样一句话,让我们学中医的人一眼看上去它解释了针灸为什么能治病的原理。
 
从考古发掘到整理出版,历经10年,《天回医简》一次性公布了与医学相关的全部资料,主要包括竹简的红外扫描图像、可见光彩色图像、反印文图像、释文注释及髹漆经脉人像的高清影像,还附有翔实的整理说明、室内清理揭剥示意图、髹漆经脉人像的彩绘线图,为读者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一手研究资料。
 
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院长 柳长华:2000年的东西今天还有用吗?很多人在问我这个问题,我说有用。我们今天看《天回医简》的出版,这8部书体现了是整个一个医学体系,从理论到实践,这里头有一部书也很神奇叫《和齐汤法》,这个《和齐汤法》也就是说我们今天叫中医方剂。这部书我们经过研究以后,我们发现这部书106个医方,它主要的记载描述的是怎么做药,也就是说早在2000多年以前,中医就有成方在使用。这个书出来以后,现在也形成了一个研究的热点。它一下子就推动了我们对中医和我们中华文化研究的一股热情。我相信也是通过对《天回医简》的研究,能够进一步的追溯医学的文化根脉,医学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