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晖在《新华每日电讯》发表署名文章:加快建设具有四川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发稿时间:2023.04.07 来源:四川中医药、新华社 点击:922
4月7日,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晓晖在《新华每日电讯》发表了署名文章《加快建设具有四川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全文如下:
加快建设具有四川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坚持工业兴省、制造强省,推动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加快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施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能源化工、食品轻纺、医药健康“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计划,着力培育一批千亿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打造一批国家级乃至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以优势产业的“参天大树”带动各行各业遍地开花。目前,全省电子信息、食品轻纺、能源化工产业规模均突破万亿元,装备制造、先进材料、医药健康正加快向万亿级产业迈进,力争到2027年六大优势产业规模在2021年基础上翻一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0万亿元。
二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这几年四川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去年动力电池、晶硅光伏、钒钛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1.9%、75.9%、30.9%。我们将瞄准世界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趋势,坚持“一业一策”推进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谋划布局6G、机器人、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培育打造更多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努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抢抓国家“东数西算”工程机遇,适度超前谋划推进基础设施信息化升级、企业行业信息化改造、经济社会信息化转型,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快建设数字四川,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
三是强化三次产业联动发展。产业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我们将持续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引导各类要素资源向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集聚发力,以工业化助推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着力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实施服务业赋能融合计划,推进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发展,使“四川制造”与“四川服务”相得益彰。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大力推动农业生产供应链、精深加工链、品牌价值链“三链同构”,建设现代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着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进一步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
四是厚植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坚实基础。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完善与产业布局、消费格局相适应的大宗货物、集装箱物流网络,加强航空货运能力建设,大力发展货物多式联运,加快发展物联网,推进流通体系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川藏铁路、成渝中线高铁、引大济岷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大力实施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不断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切实增强四川重商亲商优势、市场经济优势、开放合作优势。
全文如下:
加快建设具有四川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王晓晖(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四川是西部经济大省,拥有齐全的产业门类和良好的产业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寄予厚望,每次来川视察都对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提出重要要求。党中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部署,赋予我们培育竞争优势突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使命任务。我们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党的二十大和全国两会精神,鲜明提出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统揽四川现代化建设全局,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突出工业主导作用,强化三次产业联动,加快建设具有四川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坚持工业兴省、制造强省,推动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加快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施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能源化工、食品轻纺、医药健康“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计划,着力培育一批千亿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打造一批国家级乃至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以优势产业的“参天大树”带动各行各业遍地开花。目前,全省电子信息、食品轻纺、能源化工产业规模均突破万亿元,装备制造、先进材料、医药健康正加快向万亿级产业迈进,力争到2027年六大优势产业规模在2021年基础上翻一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0万亿元。
二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这几年四川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去年动力电池、晶硅光伏、钒钛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1.9%、75.9%、30.9%。我们将瞄准世界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趋势,坚持“一业一策”推进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谋划布局6G、机器人、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培育打造更多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努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抢抓国家“东数西算”工程机遇,适度超前谋划推进基础设施信息化升级、企业行业信息化改造、经济社会信息化转型,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快建设数字四川,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
三是强化三次产业联动发展。产业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我们将持续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引导各类要素资源向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集聚发力,以工业化助推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着力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实施服务业赋能融合计划,推进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发展,使“四川制造”与“四川服务”相得益彰。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大力推动农业生产供应链、精深加工链、品牌价值链“三链同构”,建设现代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着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进一步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
四是厚植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坚实基础。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完善与产业布局、消费格局相适应的大宗货物、集装箱物流网络,加强航空货运能力建设,大力发展货物多式联运,加快发展物联网,推进流通体系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川藏铁路、成渝中线高铁、引大济岷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大力实施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不断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切实增强四川重商亲商优势、市场经济优势、开放合作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