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增外省返川感染者161例,新增省内感染者135例;为何不再判定次密接? 为何减少隔离时间?权威解答来了;四川疾控最新提示→
发稿时间:2022.11.14 来源: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健康中国、健康四川官微、四川疾控 点击:3030
11月13日0—24时,全省新冠肺炎疫情最新情况如下:
新增境外输入感染者9例(均在成都),其中确诊病例2例,无症状感染者7例。
新增外省来(返)川感染者161例,其中确诊病例27例,无症状感染者134例。
新增省内感染者135例,其中确诊病例38例(成都25例,德阳9例,巴中3例,凉山1例),无症状感染者97例(成都54例,广安9例,巴中8例,凉山8例,遂宁6例,德阳5例,广元3例,南充2例,内江1例,乐山1例)。
另有既往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10例,其中境外输入1例(在成都),外省来(返)川3例,省内6例(成都5例,凉山1例)。
新增治愈出院病例28例,无新增疑似病例,无新增死亡病例。
(确诊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具体情况由相关市(州)卫生健康委进行通报)
为何不再判定次密接?
为何减少隔离时间?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更多信息→
11月1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优化调整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全力抓好当前疫情防控处置工作有关情况。
■ 为什么密切接触者管控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
随着病毒变异,其潜伏期逐渐缩短,在5天内发现阳性的概率很高。
此外,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集中隔离时间由7天改成5天预计可节省大量隔离资源(约30%)。
同时,考虑到奥密克戎最长潜伏期为8天,5天集中隔离结束后实施3天居家隔离能最大限度管控住风险。
■ 为什么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评估显示,密接的密接人群规模大,但感染风险极低,阳性检出率仅为3.1/10万。通过及时判定并管控密切接触者,就能降低密接的密接转阳的风险。因为极低的阳性概率造成大量人员被管控,两害相权取其轻,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 为什么取消中风险区判定?
评估显示,中风险区阳性检出率低,仅为3/10万。但中风险区划定后,导致大量人员被管控,出行和流动受到限制,同时消耗了大量基层工作人力。因此取消中风险区判定。
■ 为什么高风险区外溢人员管控措施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
评估显示,高风险区外溢人员阳性检出率为4.9/10万,均在风险区域划定后7天内检出。高风险区阳性人员外溢主要与风险区划定不及时、范围不准确、协查不及时有关,发生疫情的地方要第一时间精准划定高风险区并对社会公布。
■ 为什么对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管控措施调整为“5天居家健康监测”?
评估显示,解除闭环管理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感染风险极低,阳性检出率为1.6/10万。通过闭环和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规范开展核酸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感染者。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表示,二十条优化措施不是放松,而是要求更高了,要求更科学、更精准、更规范、更快速地开展疫情防控,把该管住的重点风险管住、该落实的落实到位、该取消的坚决取消,充分利用资源,提高防控效率,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 为何对防控措施做出优化调整?
国家卫健委副主任雷海潮介绍,优化后的措施,能够明显缓解各地疫情处置过程中的集中隔离资源紧张、流调队伍不足等问题,将有限的防控资源尽可能投入到疫情传播风险高的人员和区域上去。
以最小代价、在最短时间内,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 各地已经成立了整治“层层加码”工作专班
国家卫健委将加强对于“一刀切”和“层层加码”问题的整治力度。各地已经成立了整治“层层加码”工作专班,国家卫健委每天都在进行调度,对于各地网民、人民群众反映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积极有效的回应,转交给有关地方予以推动解决。
对于在整治“一刀切”和“层层加码”问题中好的做法、好的经验,要及时总结和交流,对于一些典型事件要进行曝光。
■ 交通运输部:将协调解决货车通行过度管控等问题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韩敬华介绍,近期部分地区出现对货车通行“层层加码”、过度管控问题,造成局部物流不通不畅,对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交通运输部坚决纠正“层层加码”“一刀切”行为:
严禁擅自关停关闭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和限制运输服务;
严禁以车籍地、户籍地为依据,或有涉疫地区行程为由限制货车通行;
严禁“一刀切”限制封闭区域末端配送,切实打通配送“最后一米”;
严禁实施“静默”或封控管理的城市一律限制货车进出,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重点生产生活物资运输、重要物流枢纽集疏运等货运车辆顺畅通行;
严禁以等待核酸检测结果为由限制货车通行,严格落实“即采即走即追”要求。
针对部分地方出现的擅自关停关闭交通物流基础设施、擅自阻断交通、随意限制货车通行等过度管控问题,立即启动督办转办,强化跟踪调度,确保问题及时整改到位。
■ 如何保障封控隔离群众的正常就医需求?
国家卫健委副主任雷海潮表示,将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封控隔离群众的就医需求:
基层社区要对高龄或合并基础疾病、孕妇、定期血液透析等人群实行台账式管理,保障好慢性病患者用药需求,同时畅通就医绿色通道,确保有需要的人员能够及时送医,治疗完成后能够顺利返回社区。
对发现感染者的医疗机构,不能以疫情防控为由对发生疫情的医疗机构一关了之、一封了之,医疗机构的急诊、透析室、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分娩室等原则上“非必要不封控”;确需封控管理的医疗机构,要按照快封快解要求,及时妥善处置疫情,风险消除后,第一时间恢复日常医疗服务。
对透析、肿瘤放化疗、孕产妇和新生儿等人群,以及其他需要维持定期治疗的患者,医疗机构应当提供不间断的医疗服务。
在医疗急救方面,一旦有急诊方面的需要,要迅速派车。不能因为疫情防控,为达到零风险,就推诿、拒收患者。
对集中隔离点人群进行健康风险排查和重点健康监测,有健康意外情况要早发现、及时处置,避免小病拖成大病,小病拖成重症。
■ 未来核酸检测如何做?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表示,20条优化措施进一步强调,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两者要求一致,它是对第九版防控方案的进一步重申与强调,以纠正部分地区“一天两检”、“一天三检”的不科学做法。
■ 未来是否会取消集中隔离?
王丽萍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是一种新发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仍然还没有终止。从其危害角度,对密接人员实施集中隔离是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重要环节,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次二十条优化措施对于密接、高风险区溢出的人员,以及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缩短了集中隔离期限,或由之前集中隔离调整为居家隔离或健康监测,这是基于对病毒新的特点,以及前期边防控、边研究、边总结、边优化的实践,在基于数据、证据的基础上做出的,并不是说集中隔离作用必要性在降低。
未来随着病毒不断变异,对该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入,以及整个国内外疫情形势变化,将对隔离措施进行进一步优化调整。
当前,新冠病毒仍在持续变异,全球疫情仍处于流行态势,国内新发疫情不断出现,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现就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示如下:
公众要密切关注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东省广州市、汕头市、茂名市、东莞市,河南省郑州市,福建省福州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绥化市,山东省青岛市、枣庄市、菏泽市,山西省大同市、忻州市、晋中市,湖南省株洲市、邵阳市、怀化市,河北省石家庄市、张家口市、邢台市,辽宁省丹东市,云南省德宏州,天津市西青区,陕西省西安市、安康市,重庆市等地疫情动态。所有来(返)川人员,在入川前,要主动向目的地所在社区(村)报备,并积极配合落实相关疫情防控措施。
重要提示
新增境外输入感染者9例(均在成都),其中确诊病例2例,无症状感染者7例。
新增外省来(返)川感染者161例,其中确诊病例27例,无症状感染者134例。
新增省内感染者135例,其中确诊病例38例(成都25例,德阳9例,巴中3例,凉山1例),无症状感染者97例(成都54例,广安9例,巴中8例,凉山8例,遂宁6例,德阳5例,广元3例,南充2例,内江1例,乐山1例)。
另有既往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10例,其中境外输入1例(在成都),外省来(返)川3例,省内6例(成都5例,凉山1例)。
新增治愈出院病例28例,无新增疑似病例,无新增死亡病例。
(确诊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具体情况由相关市(州)卫生健康委进行通报)
为何不再判定次密接?
为何减少隔离时间?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更多信息→
11月1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优化调整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全力抓好当前疫情防控处置工作有关情况。

■ 为什么密切接触者管控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
随着病毒变异,其潜伏期逐渐缩短,在5天内发现阳性的概率很高。
此外,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集中隔离时间由7天改成5天预计可节省大量隔离资源(约30%)。
同时,考虑到奥密克戎最长潜伏期为8天,5天集中隔离结束后实施3天居家隔离能最大限度管控住风险。
■ 为什么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评估显示,密接的密接人群规模大,但感染风险极低,阳性检出率仅为3.1/10万。通过及时判定并管控密切接触者,就能降低密接的密接转阳的风险。因为极低的阳性概率造成大量人员被管控,两害相权取其轻,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 为什么取消中风险区判定?
评估显示,中风险区阳性检出率低,仅为3/10万。但中风险区划定后,导致大量人员被管控,出行和流动受到限制,同时消耗了大量基层工作人力。因此取消中风险区判定。
■ 为什么高风险区外溢人员管控措施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
评估显示,高风险区外溢人员阳性检出率为4.9/10万,均在风险区域划定后7天内检出。高风险区阳性人员外溢主要与风险区划定不及时、范围不准确、协查不及时有关,发生疫情的地方要第一时间精准划定高风险区并对社会公布。
■ 为什么对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管控措施调整为“5天居家健康监测”?
评估显示,解除闭环管理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感染风险极低,阳性检出率为1.6/10万。通过闭环和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规范开展核酸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感染者。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表示,二十条优化措施不是放松,而是要求更高了,要求更科学、更精准、更规范、更快速地开展疫情防控,把该管住的重点风险管住、该落实的落实到位、该取消的坚决取消,充分利用资源,提高防控效率,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 为何对防控措施做出优化调整?
国家卫健委副主任雷海潮介绍,优化后的措施,能够明显缓解各地疫情处置过程中的集中隔离资源紧张、流调队伍不足等问题,将有限的防控资源尽可能投入到疫情传播风险高的人员和区域上去。
以最小代价、在最短时间内,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 各地已经成立了整治“层层加码”工作专班
国家卫健委将加强对于“一刀切”和“层层加码”问题的整治力度。各地已经成立了整治“层层加码”工作专班,国家卫健委每天都在进行调度,对于各地网民、人民群众反映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积极有效的回应,转交给有关地方予以推动解决。
对于在整治“一刀切”和“层层加码”问题中好的做法、好的经验,要及时总结和交流,对于一些典型事件要进行曝光。
■ 交通运输部:将协调解决货车通行过度管控等问题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韩敬华介绍,近期部分地区出现对货车通行“层层加码”、过度管控问题,造成局部物流不通不畅,对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交通运输部坚决纠正“层层加码”“一刀切”行为:
严禁擅自关停关闭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和限制运输服务;
严禁以车籍地、户籍地为依据,或有涉疫地区行程为由限制货车通行;
严禁“一刀切”限制封闭区域末端配送,切实打通配送“最后一米”;
严禁实施“静默”或封控管理的城市一律限制货车进出,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重点生产生活物资运输、重要物流枢纽集疏运等货运车辆顺畅通行;
严禁以等待核酸检测结果为由限制货车通行,严格落实“即采即走即追”要求。
针对部分地方出现的擅自关停关闭交通物流基础设施、擅自阻断交通、随意限制货车通行等过度管控问题,立即启动督办转办,强化跟踪调度,确保问题及时整改到位。
■ 如何保障封控隔离群众的正常就医需求?
国家卫健委副主任雷海潮表示,将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封控隔离群众的就医需求:
基层社区要对高龄或合并基础疾病、孕妇、定期血液透析等人群实行台账式管理,保障好慢性病患者用药需求,同时畅通就医绿色通道,确保有需要的人员能够及时送医,治疗完成后能够顺利返回社区。
对发现感染者的医疗机构,不能以疫情防控为由对发生疫情的医疗机构一关了之、一封了之,医疗机构的急诊、透析室、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分娩室等原则上“非必要不封控”;确需封控管理的医疗机构,要按照快封快解要求,及时妥善处置疫情,风险消除后,第一时间恢复日常医疗服务。
对透析、肿瘤放化疗、孕产妇和新生儿等人群,以及其他需要维持定期治疗的患者,医疗机构应当提供不间断的医疗服务。
在医疗急救方面,一旦有急诊方面的需要,要迅速派车。不能因为疫情防控,为达到零风险,就推诿、拒收患者。
对集中隔离点人群进行健康风险排查和重点健康监测,有健康意外情况要早发现、及时处置,避免小病拖成大病,小病拖成重症。
■ 未来核酸检测如何做?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表示,20条优化措施进一步强调,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两者要求一致,它是对第九版防控方案的进一步重申与强调,以纠正部分地区“一天两检”、“一天三检”的不科学做法。
■ 未来是否会取消集中隔离?
王丽萍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是一种新发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仍然还没有终止。从其危害角度,对密接人员实施集中隔离是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重要环节,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次二十条优化措施对于密接、高风险区溢出的人员,以及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缩短了集中隔离期限,或由之前集中隔离调整为居家隔离或健康监测,这是基于对病毒新的特点,以及前期边防控、边研究、边总结、边优化的实践,在基于数据、证据的基础上做出的,并不是说集中隔离作用必要性在降低。
未来随着病毒不断变异,对该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入,以及整个国内外疫情形势变化,将对隔离措施进行进一步优化调整。
四川疾控最新提示
当前,新冠病毒仍在持续变异,全球疫情仍处于流行态势,国内新发疫情不断出现,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现就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示如下:
公众要密切关注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东省广州市、汕头市、茂名市、东莞市,河南省郑州市,福建省福州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绥化市,山东省青岛市、枣庄市、菏泽市,山西省大同市、忻州市、晋中市,湖南省株洲市、邵阳市、怀化市,河北省石家庄市、张家口市、邢台市,辽宁省丹东市,云南省德宏州,天津市西青区,陕西省西安市、安康市,重庆市等地疫情动态。所有来(返)川人员,在入川前,要主动向目的地所在社区(村)报备,并积极配合落实相关疫情防控措施。
重要提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