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

《健康报》刊发田兴军署名文章:三位一体 激发川派中医药活力

发稿时间:2024.01.26 来源:健康报 点击:169
1月26日,《健康报》刊发省中医药局党组书记、局长田兴军署名文章:三位一体 激发川派中医药活力。全文如下:
 
 
 
四川省是中医药大省,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自2021年12月获批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以来,四川省围绕“破难题、探新路、作示范”总要求,聚焦强化组织支撑、创新人才评价、强化产业发展三大关键领域,积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全面推进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新格局、建设新高地,做好“必答题”、做优“特色卷”,取得积极成效。
 
高位统筹推动,强化组织支撑
 
四川省持续强化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聚焦“改革”和“示范”两个关键词,形成政府主导、部门主推、市州主动的工作态势。
 
高位谋篇布局。在省委省政府的高位推动下,中医药全面融入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万亿级医药健康产业“提质倍增计划”和城乡融合发展中发挥了突出作用。省委省政府成立省推进示范区和中医药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中医药强省建设十大行动等政策文件。将中医药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加以谋划,召开联席会议,推动川渝在健全协同机制、产业融合、科技创新等领域相互赋能、相向发展。牵头成立乌蒙山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联盟,推动川滇黔渝中医药区域协同发展。
 
强化管理体系。全省21个市(州)成立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达州市、宜宾市单设中医药管理局,并作为市政府组成部门;巴中市成立中医药产业促进中心;攀枝花、南充等13个市(州)成立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
 
目标考核督导。四川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对市州政府的政务目标考核,实现了“考部门”向“考政府”拓展,聚焦示范区重点任务及机制改革、财政投入、医保支付等关键环节。
 
创新人才评价,彰显中医特色
 
四川省聚焦中医药人才评价、激励、培育等环节,突破中医药人才队伍发展瓶颈,中医药人才高地建设成效显著。
 
创新改革人才评价机制。四川省持续深化中医药职称制度改革,将中医药高级职称划分为全省统一的高级职称和基层高级职称两个层次,解决基层中医药队伍评高级职称难的问题。专设技师类别职称,畅通中医康复治疗技术、推拿技术人员职称晋升渠道,打破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与职业技能评价界限,促进中医技能工匠队伍建设。现已形成省级、基层2个类别,涵盖医药护技4类人员,设置27个评审专业的中医药高级职称评价体系。
 
强化高层次人才示范引领。四川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中医药院士后备人才培育工程。目前,四川省拥有院士、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省十大名中医等中医药领军人才200余名,省名中医、高级职称专家、技能工匠等高层次人才2万余名。
 
着力培养基层人才。四川省围绕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传承发展,着力培养中药材种植、中药炮制、健康旅游、宣传文化等基层中医药人才。实施中医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中医专业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等项目,组织全省乡镇中医药人员、民族地区医务人员、藏医药骨干、僧尼藏医等培训,为基层培养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的本土化中医药人才队伍,进一步夯实基层中医药服务根基。
 
集聚发展合力,助力经济发展
 
四川省委省政府统筹推进中医药产业不断“补链、延链、强链”,聚合资源要素,使中医药资源优势不断转化为经济发展新动能、乡村振兴新引擎,“川药”年综合产值突破1200亿元。
 
抓机制建设。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省农业农村厅双牵头推进“川药”发展。省、市、县明确中医药管理部门为中医药产业发展牵头单位,绵阳、内江、巴中等地成立麦冬办、天冬办、巴药局等特色机构。设立中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17个中医药产业示范市、县建设,对每个省级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给予不低于1000万元激励。引入国资成立省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投资集团公司,注册资金30亿元,构建产业发展投融资平台。
 
抓品质提升。四川省实施川产道地药材全产业链管理规范及质量标准提升示范工程。成立省级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累计发布31项中医药地方标准。完成省级溯源平台和中药材溯源试点县溯源体系建设,涉及中药材品种84种、累计溯源基地面积46万亩。建成一批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标准化种植基地,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850万亩。推动“产学研用资”相结合,重点开展川芎、附子、麦冬等川产道地药材大品种关键技术攻关。
 
抓集群发展。实施“三个一批”(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重点基地)建设行动,打造2个超50亿元龙头企业以及一批超10亿元的拳头产品。实施产业集聚融合发展行动,打造了天府中药城等一批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的中医药产业园区。创新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培育一批“本草四川·康养天府”品牌产品。开发“川药”牙膏、面膜等系列健康衍生品。
 
思考
聚焦关键点 寻求新突破
 
近日召开的2024年全国中医药局长会议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强化部门联动,扎实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近年来,四川省在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和中医药强省建设过程中,大胆闯、大胆试,探索了一些经验做法。同时,也存在统筹中医药产业缺乏有力抓手,中医药区域协调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经过深入调研思考,我认为,要从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数字化改革、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寻求新突破。
 
一是强化整体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把中医药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大局、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谋划推进。进一步强化统筹协调,推进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在资源配置、政策机制、制度安排等方面,拿出更多支持中医药发展的实招、硬招。推动各地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发挥作用,形成有效抓落实机制。
 
二是聚焦关键点,进一步夯实中医药发展根基。我们要继续加强和改进中医药疗效评价工作,拿出有说服力的数据和证据,提高患者认可度。筛选中医优势病种,加强临床效果收集研究,用海量数据为中医药疗效提供佐证。要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完善师承教育制度,增加多层次的师承教育项目,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中医名家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数字化传承。健全薪酬激励机制,切实营造有利于骨干人才脱颖而出的成长环境。支持院士、国医大师后备人才团队建设,持续加强省十大名中医、省名中医、省中青年名中医等高层次人才梯队建设,确保高层次人才后继有人。
 
三是提升贡献度,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中医药产业。推动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是我省“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的重要内容,也是惠民利民的重大民生工程。要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保护好中药材种源,推进规范化种植,搞好田间地头初加工,保证中药材质量。大力发展加工业,支持中药材产地开展精深加工,促进中药饮片产业发展。积极发展服务业,大力发展中医药养生保健,面向市场推出更多药膳食疗产品、功能饮料和保健品,推进中医药与文体产业融合发展。协调相关部门加大资金、政策、土地、科研等要素支持,形成合力。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共建创新联盟,加速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培育打造一批大品种、大企业、大品牌。